“四要”“四不要”!日常网络安全防范指南
“四要”“四不要”日常网络安全防范指南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,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,网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、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引发了信息泄露、隐私侵犯、电信诈騙等诸多社会问题,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理下了隐患。 总结日常生活中守护网络安全的“四要”“四不要”,帮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。 “四 要” 01 设备密码要勤换 密码是守护账户安全的重要防线,保护密码的方式除了设置强密码、避免所有账户使用同一个密码外,更重要的是定期更换密码,避免长期使用增加被泄露或被破解的风险。 02 杀毒软件要更新 杀毒软件能够检测查杀木马病毒,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电脑、手机安全。然而随着网络环境变化,病毒也在不断变种升级,只有及时买新杀毒软件,才能有效识别、查杀最新病毒。03 智能家居要警惕 智能家居使用时普遍需要连接互联网,一旦系统出现漏洞,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,通过入侵设备,获取摄像头权限等途径,使智能家居变成窥探用户隐私的工具。因此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智能家居时,要选择正规品牌,定期更新固件和软件,设置强密码,以防范信息泄露的风险隐患。04 AI 诈骗要当心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,“N换脸、拟声”等新型诈骗方式越发普遍,面对这业新套路,要谨慎验证对方身份。除此之外,日常生活中要提升对人脸、声纹等个人生物数据的保护意识、拒绝需要录入生物信息的非必要场景及非正规软件。 “四 不 要” 01 陌生 Wi-Fi 不要连 在公共场合连接免费 Wi-Fi时,极易碰到不法分子搭建的山寨 Wi-Fi。如果不慎连接,不法分子即可通过后台监控用户传输的数据,窃取支付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。 02 钓鱼链接不要点 一些不法分子会假冒银行、学校等官方机构给用户发送短信或邮件,以“通知”“账户验证”等名义诱导用户点击其中的网址链接,如果不小心点开,手机、电脑系统可能会被植入病毒,其中存储的文件资料或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窃取。03 不明二维码不要扫 二维码应用场景十分广泛,而且制作简单、真伪难辨,常常被不法分子用于传播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。一旦扫描了恶意二维码,手机后台就可能遭到非法入侵,相关权限也被控制,进而导致个人信息陷入被窥探和非法使用的风险中。04 个人信息不要晒 机票、证书、照片等内容中包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关键位置等个人信息如果随意晒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,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,给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风险。 扫描下方二维码,获取更多信息 成都市保密协会CDCA2019文案来源:保密观